主题: 你见过大海

  • 七叶草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7121
  • 回复:2
  • 发表于:2015/8/6 21:09:15
  • 来自:江苏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睢宁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你见过大海
(《三十年河东狮吼》二)
 
【来源:韩东博客】
 
《你见过大海》和《有关大雁塔》写于同一时期,不知何种原因,后者有幸成了我的代表作,并有评论认为是第三代诗人的标志性作品。这由不得我。究其原因,大概与此前杨炼写过一首史诗《大雁塔》有关。我读过《大雁塔》,当时也颇为羡慕,但那股兴奋劲儿很快就过去了。
 
“今天”写作群到了八十年代初,已转向大题材或者大体量的写作。准确地说,是这类作品更能引起共鸣,突然就由地下到了明处。但无论如何,史诗一支的崛起都可视为“今天”写作群开始衰微的一个征兆。一方面是北岛、芒克、多多等人个人主义的、反抗的、诗意的写作,一方面是江河、杨炼为首的壮怀激烈、英雄主义的意识形态。北岛之流相对隐秘,杨炼等则四处出击,所到之处播撒诗歌革命的种子。当年川中的“四君子”(柏桦、张枣、翟永明、欧阳江河)的写作启蒙大约和杨炼的南下有关。杨炼同样也抵达了南京,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和追捧。直到一九八六年我和小海、贺奕到成都,与第三代诗人中的一些人见面(杨黎、万夏、宋氏兄弟等),史诗引起的轰动效应仍未平息。
 
由于我们是从九寨沟过来的,马松便问我,“你们去九寨沟干什么?九寨沟都让杨炼写完了!”杨炼写过一首长诗《诺日朗》。诺日朗,藏语男神之意,九寨沟内的一座瀑布以此命名。马松的意思是不可能有人写九寨沟能超过杨炼了。但我们并没有打算写九寨沟或者诺日朗。
 
同样,我写《有关大雁塔》肯定也不是针对杨炼的《大雁塔》的。八二年,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西安,陕西财经学院就在大雁塔的下面。越过学校的围墙即能看见大雁塔古朴的身影。以此为题写诗再自然不过。具体来说是因为一次排队,为什么排队我已经忘记了。反正是排队,时间漫长,百无聊赖中抬头便是大雁塔,它一直在那儿。于是一些句子便冒了出来。
 
在初稿中,此诗里另有一段,其中提到“好汉”,“杀人如麻\抱起大坛子来饮酒\一晚上能睡十个女人\他们那辈子要压坏多少匹好马……”云云。最后定稿时被我整体删除了。这一段和我当时的小说情结有关,而删改则关系到某种诗歌方式雏形的建立和全面脱钩。那一刀应该说是相当致命的。当然这只是事后的估量。
 
《你见过大海》写于《有关大雁塔》后不久(大约几个月),则是一气呵成。除了个别的字词,全诗几乎没有改动过。两诗的方式和指向有其相似处,都有拨乱反正的意思,都有针对性的大概念,最后都企图将凌空蹈虚归于实处。只不过《你见过大海》针对的概念是“大海”,《有关大雁塔》针对的是“大雁塔”。前者的概念更大、更为抽象,也由于借喻更多被污染得更严重。后者则和特定的人文历史幻象有关。
 
我更喜欢抽象,这是我更喜欢《你见过大海》的原因之一。再就是语言层面的呈现。《你见过大海》有显然的节奏回旋,虽然单调乏味,但我喜欢的就是这种单调、枯燥乃至没完没了的重复。有点像咒语,或者念经。超越诗歌指向之上的语言自觉在这首诗里已经可以清晰地感觉到。
 
三年前在伦敦又见到杨炼,他立刻表示,有人觉得我的《有关大雁塔》是针对他的《大雁塔》的,而他并不以为然。因此我们之间不存在芥蒂。我以为杨炼的话只说对了一半。的的确确《有关大雁塔》不是针对杨炼的《大雁塔》的,但它针对的是一个更为庞大的东西。就像《你见过大海》并不是针对那些以大海为题写作的诗人及其作品的,但它针对一种语言文化或使用的积垢。
 
据说,写史诗的杨炼如今开始写艳诗了。三十年多年来他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?但不管怎样,我相信其人的才华和干劲都一样可观。
 
 
你见过大海
 
 
你见过大海
你想像过
大海
你想像过大海
然后见到它
就是这样
你见过了大海
并想像过它
可你不是
一个水手
就是这样
你想像过大海
你见过大海
也许你还喜欢大海
最多是这样
你见过大海
你也想像过大海
你不情愿
让海水给淹死
就是这样
人人都这样
  
  • 醉生活
  • 发表于:2015/8/6 22:59:18
  • 来自:江苏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确实挺抽象啊
朦朦胧胧的
(0)
(0)
七叶草
七叶草: 呵呵,是啊。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