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: “寻花问柳”出处考

  • guest63454003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3465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9/11/26 13:21:00
  • 来自:江苏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睢宁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“寻花问柳”出处考

五十郎

夏秋之交时节,再一次去往八路镇洽谈业务。这一天,恰遇工厂停电,工人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、吹牛。我很有兴趣地在一旁静静地听着,一般都是这样,在任何地方,我尤其喜欢听乡野之人侃大山,他们的谈话往往很有意思,风趣、幽默,粗俗的语言中透着哲理。

在聊天过程中,有一汉子特别善谈,问及是哪里人氏,汉子用手向南方一指,答道:“南面下邳韩塘坊的”,“就是有故事传说‘夜柳交枝’的地方”,汉子又补充道。“夜柳交枝”!我听了马上想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。

传说,在列国时代,宋康王39年,宋王在下邳游玩。一天,在下邳城东北(就是现在的韩塘坊),见到一个采桑少妇很是漂亮,风姿绰约、别有风韵。当得知该女为普通老百姓韩凭之妻名叫花粉,便要求韩凭把妻子花粉进献给他。慑于王威,韩凭无奈诉与妻子,妻子花粉以歌代言:“南山有鸟,北山张罗,鸟自高飞,罗当奈何。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(早年读到这首诗时,并不知道这个典故,后来,历次游玩下邳,才知此诗出自民女花粉之口)。当时,宋王想占有花粉的愿望特别迫切,商量不成,就派人硬抢。韩凭见妻子终于被宋王抢走,羞愤不已,自尽了。

宋王得知花粉的丈夫自杀身亡,便威逼花粉道:“我是宋王,既能让你富贵,也能杀了你。现在你丈夫已死,你若从了我,便立你为王后”。花粉遂作诗回道:“鸟鹊双飞,不逐凤凰,妾为庶人,不乐宋王。”言毕,纵身从陵台上跃下,气绝身亡。

宋王命人验视花粉的尸身,发现身上附有一纸,上写:死后祈愿大王恩准与韩凭合葬一冢,黄泉感德。结果,宋王一看恼羞成怒,不仅不准两人合葬,还故意将两人分开很远,韩凭葬在河西,花粉埋在河东,让其相望而不能相亲。

后来,乡邻气愤宋王之残忍,叹惜韩凭之冤屈,尤其爱怜花粉之坚贞,便高筑二人之墓,并立碑纪念。

据说,不久就在二人的墓前,各自长出了一颗柳树,这柳树生长迅速,枝繁叶茂,虽然相隔很远,却根交于地下,枝交于空中。夜里,即使无风也能听到两棵树发出的沙沙的声音,好像韩凭与花粉的窃窃私语。特别是月圆之夜,两棵树的枝叶会缓缓地交织在一起,并有雌雄鸳鸯各一,栖于树上,早晚不去,交颈悲鸣。这就是千百年来,被世人广为流传的有名的“夜柳交枝”的故事。

不是这汉子的补充说明,我真不知道发生这个故事的地点就近在咫尺!当我听说韩塘坊就在八路镇正南不足十里的地方,我顿时来了兴致,这正是回家的方向,我决定驾车前往,一探究竟。

根据那个汉子告诉我的方向,驱车沿八路镇中心穿境而过,直下正南,越过一片农田,在一个路口得到一名极热心的妇人的指引,跨过一座刻有“韩塘坊”三字的小桥,东行不远,就进入了一个房屋棋布星陈、树木茂密参天的静谧的村子。

如同现今许许多多的村庄一样,村落凋敝,房屋老旧,鲜有人迹。一直行到村子的中央,在一块空旷的宅子上,才见有几个孩童和几位老者,这里似乎就是村子的活动中心。停车熄火,人刚下车,有一老者一定认为我是谁家的亲戚也或朋友,便主动开口热情地问道:“你想找的谁家?”在农村,一般这样的老者,除了热情以外,还自认为自己是个百事通,知道的最多。我如实相问:“老人家,你知道韩凭和花粉么?”老人说:“这个庄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姓韩,没有我不认识的,你说他是做什么的?”我想也许我的问话有点唐突。我又重新问道:“你知道韩凭的墓和花粉的墓在哪里吗?”见他茫然的样子,我又提醒道:“就是传说两棵柳树的树枝会交在一起的地方”。听我这么一说,老人似乎明白了,但明显没有刚才的积极性,只是用手指向正南说:“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河边再问吧”。看起来,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,人们显然忽略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,只大约知道有这么一个故事了。

沿着曲曲弯弯的乡间小路,行了大约四五百米的样子,就来到了一片开阔的河滩,一条小河横在眼前,河面不是很宽,河水倒是很清幽,芦苇丛生,树木杂乱,只有一个年轻的农妇低头在一片新开垦出来的豆地里除草。

我礼貌地打了招呼,向农妇说明了来意。明显的,农妇要比那老者更热情,对我提出的问题更有兴趣,似乎知道的也更详细,也可能不止一次地接受人们的问询了,她不仅领我去看了附近已经盖上了民房的韩墓的位置(其实,看到的只是一片衰草),告诉了我花粉墓在河的东面的大概位置以及夜柳交枝所传说的情景,还指了指身边的一块刚覆过新土的空地说:“这下面还挖出来一段城墙,前不久上面来人看了看,不知什么原因,又填上了。”说完,兀自摇头微微叹息:“唉!什么都没有了”。我拍了几张照片,不外乎都是蒿草和荒树,又向花粉墓的方向注目行礼,算是对这名两千多年前不畏强权的贞节女子的崇拜。

就在我和农妇聊天的时候,太阳落到了巨山的西面,树木遮映下的村庄顿时暗下来,这时,我不禁想到宋代诗人王质的诗句:“寻花问柳山前后,隐隐钟声暮已传”。心里一惊:我今天的韩塘坊探访,岂不真正是为“寻花问柳”而来——————-一路寻找花粉、韩凭之墓,问询夜柳交枝之情境!那么,是不是可以肯定,“寻花问柳”一词的出处正是由此而生!于是,百度输入“寻花问柳”得到的结果意思是:探访。有两种解释:一指游玩观赏春日美景。二喻狎妓。百度给出的此词最早出处是:唐朝杜甫的《严中丞枉驾见过》诗“元戎小队出郊炯,问柳寻花到野处”。同时,又分别列出了两种意思的示例。

按照百度给出的“寻花问柳”最早的出处是杜诗,也就是说,距离“夜柳交枝”的故事也已经将近千年了。

想想看,历朝历代,诸多文人骚客甚或乡野好奇多情之士,闻听此感伤故事,谁不感慨万端,岂能不寻访而至。也许,“寻花问柳”一词正是由此而来。至于“寻花问柳”的几种解释,也许只不过是后人的歧义罢了。

此时,正暮色四合,乡间小路蜿蜒曲折,路况又极生疏,我只好匆匆南行出村。出得村来,天光似乎又明亮了一些。不远就见一建筑耸立于堤坝之上,近前看到上书“白门楼”三字。原来,这个村子就在我们屡次经过的“白门楼”近旁。二十多年了,无数次的经过,今天有幸得以拜谒,也不算太晚吧!

在白门楼停顿片刻,真是万千思绪,十分感慨,于是也学前人赋诗一首,是为纪念:

寻花问柳到韩塘,

千古幽情人断肠。

夜柳交枝代代传,

难觅当年两鸳鸯。

 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